形成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
以学科竞赛为依托,以EP2创新团队为载体,形成四年不断线实践能力培养模式,学科竞赛已成为本专业的一大特色。
3.
“五位一体”实践教学体系
通过在理论课内增设实践环节、校内综合实训平台建设、学科竞赛与社会实践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、科研平台服务教学等五个环节,构建“五位一体”的实践教学体系。
4.
宁波市特色学院??智慧能源创新实验室
瞄准能源互联网、智慧能源系统等学科国际前沿,分布式能源仿真与优化、“互联网+”智慧能源仿真实验、能源大数据平台、太阳能跟踪系统等方向,开设“智慧能源创新实验”课程。
核心课程:
工程热力学、传热学、工程流体力学、热工自动控制理论、能源工程管理、流体机械、燃烧设备与能源转化、热力环境控制、热交换器设计及计算、可再生能源转化与利用、制冷原理、通风空调、能源互联网与智慧能源等。
综合实训:
为强化学生实践环节训练,分别设置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基地等实践环节。
学生获奖与专利:以EP2创新团队为依托,通过节能减排竞赛与社会实践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等途径,开阔视野,激发创新热情,学科竞赛获省级及以上奖励21项,其中国家级奖项14项,省级7项,学生为主申报专利6项,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4项,创新能力有效提升。
硬件支持:能源与环境工程实验中心下设热工基础室、能源环境-暖通空调、热力环境等6个分室,面积1200平方米,实验设备总值近1000万元。将节能检测计量认证等学科平台与实践环节关联,有利支撑工程能力培养,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。
就业方向:
可在能源生产、绿色制造、节能环保、暖通空调、能源管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设备的设计、制造、运行,工程项目的施工、成套、调试、维护,以及清洁生产、环境影响评价、能源审计、节能技术咨询等工作。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在98.5%以上,专业对口率将近70%;国内外深造率在17%以上。